搜索
特色党建

首页 > 党建与文化 > 党的建设 > 党建动态 > 特色党建

山东蒙阴县:支部带致富 山水变金银——党支部+合作社的百泉峪实践

发布时间:2022-10-26

       一、背景动因

       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,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沂蒙山旅游度假区脚下,紧邻205国道,因山泉众多而得名,因民宿旅游而成名。全村总面积2260亩,119户,328口人;党员27人,村“两委”成员3名;2021年村集体收入26.35万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3.6万元,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。近年来,百泉峪村实行四户联育、五项套餐、六事连做的“456”党员干部培养管理办法,村级班子有战斗力、党员群众有活力,形成学习教育互动、经营管理互助、和谐村庄共建的良好局面。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发挥依山拥泉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,探索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,成立村党支部领办的百泉乡村民宿旅游专业合作社,坚持支部引领、党员示范、群众参与,开展联户、联片经营,吸引所有农家乐参与进来,纳入合作社“六统一”经营管理。通过多年发展,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,实现了家家小洋楼,户户搞旅游,“一户一品,一户一景”,圆了全村百姓的致富梦,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、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山东省十佳旅游特色村、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。


       二、主要做法

       (一)村干部趟路子,村民看收益。上世纪90年代的百泉峪,原名狼虎峪,是远近出名的乱村、穷村,偏远、荒凉,守着蒙山这座“金山”却没钱花,村里适龄青年找媳妇都很困难,村民急,村干部更急。村党支部书记认准生态效益就是最大的效益,大刀阔斧带领村民致富。干部带头致富。村党支部书记率先在沂蒙路边做起了餐饮生意,精心打造了百泉醉鸭、清水鹅、光棍鸡等特色菜,每年净利润六七万元。尝到甜头后,便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群众外出“取经”,实地感受外地的“农家乐”做法,调研“农家乐”给旅游经济、农村发展、农民生活带来的好处,坚定整村创办“农家乐”的信心。为打消村民疑虑,支部书记动员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外企当白领的大女儿辞职回村,建设古槐山庄专心经营“农家乐”,带出了全村几十户五星级“农家乐”。支部培育人才。党支部实行“456”党员干部培养管理办法。建立了“四户联育”先锋模范培养机制,推行“一般农户-农家乐户-党员户-示范户”培育模式,采取“一对一”或“多对一”等形式,在农业管理、农家乐管理、旅游共享等方面互相支持,先后培育农家乐示范典型10个,现有的22家农家乐户均为党员、村干部或理事会骨干;建立“五项套餐”主题党日机制,每月10号为党员集体固定学习日,组织党员、“两委”干部、村民代表开展升国旗、“四公开”、民主议事、集体学习、党费收缴等活动。建立村干部“六事连做”工作机制,签到并领取《记实簿》和工作牌,打扫“两个中心”内外卫生,巡查村庄早晚各一次,检查3—5户农家乐卫生,到办公室坐班接待服务游客和群众,下班前向支部书记汇报全天值班坐班情况并做好记实。通过“456”工作法,百泉峪村实现了从支部唱独角戏、支部与村委唱“二人转”,到村“两委”、党员、群众“大合唱”的重要转变,形成学习教育互动、经营管理互助、和谐村庄共建的有机循环。


       (二)支部带着干,村民得门路。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,打造全国知名的百泉峪“农家乐”旅游品牌,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实施“支部领办、农户参与”的经营模式,新建改造“农家乐”餐馆和旅馆经营业户100多户,发展以苹果、桃、山楂、板栗为主的采摘园600余亩,年可接待游客10万余人,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,全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0余元,并带动周边就业人数100多人,年上缴税收30多万元。规划先行。树立“像打造景区一样打造村子”的理念,注册成立百泉峪“农家乐”旅游协会,聘请高水平的建筑设计专家和旅游专家进行了总体规划,坚持“一户一品、一街一景”,通过专家设计、奖补激励、示范带动、检查评比等措施,打造示范街1个、示范庭院10个,修建旅游主干道、观光道6公里,完成绿化2.26万平方米,整治河流3条,维护大小泉眼68处、大小塘坝7个,修建了长约600米的拦河坝,全村蓄水量达20万立方米,形成8个大小不一的“水利+旅游”休闲旅游景点,2017年荣获“临沂市水利风情村”。设施配齐。20多年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,先后实施了“三通四改五化”工程,规划了综合服务中心、居住区、农家乐、采摘园、动植园等九大片区,按照“一户一品、一品一韵”的标准对大部分农户住宅实施了旧房改造,建设了10处农业观光采摘园、2处垂钓中心、1处省级农业公园,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,村综合服务中心里农家书屋、警务室、医务室、居民活动室、电子阅览室、电教室、党员之家、青年之家、妇女之家、科技之家一应俱全;实施了旧房改造,修建了沼气池,安装了太阳能,建设了湿地和污水处理站,设置了垃圾存放点,聘用专人清运垃圾,形成了长效保洁机制。资源整合。村“两委”成立工作组,对全村荒山、沙滩、汪塘、水库、闲置荒地、房前屋后等集体资产进行清查评估、登记备案。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,公布集体资产摸底情况;通过采取合同承包方式,盘活、用好各类集体资源,增加村集体收入;通过集体资源承包,每年可实现集体增收3万元;通过争取水利项目资金120万元,提升集体所有水库1个和塘坝3个,将汪塘和水库承包给本村农家乐经营户;通过专家指导,建设打造成了环村旅游度假带和精品垂钓园1处,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村内旅游发展,增加了周边农家乐的收入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万元。招商必优。为了提高“农家乐”档次,通过招商引来了高规格的蒙山养心园旅游度假项目,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食宿休闲养生环境,成了带动百泉峪“农家乐”群体的龙头企业,年接待游客达4.5万人次。目前,百泉峪村的“农家乐”五星级示范户、规范户已有100多家,户均年收入普遍超过10万元。同时,定期开展“星级农家乐”“十星级文明户”等评选活动,引导“农家乐”经营户做到文明经营,有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。


       (三)领办合作社,村民享实惠。干部带头参加。村党支部领办百泉乡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,村“两委”干部主动入股,组织开展联户、联片经营,吸引所有农家乐参与进来,会员每年缴纳1000元管理费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3万元。目前,农家乐示范户发展到30多家,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150多家,户均年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上,打响了百泉峪“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、享农家乐”的旅游品牌。建立行业标准。由“两委”干部及村内经济发展带头人组成“百泉乡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”班子,健全完善了各项农家乐管理制度,对农家乐经营户实行了统一规划开发、统一服务标准、统一登记接待、统一经营管理、统一品牌营销、统一收费结算的“六统一”经营管理,确保客源信息、餐饮、住宿等资源共享,建立农家乐周考评、月排名管理机制,统筹谋划26家农家乐的日常经营、旅游接待、饮食安全、产品营销、服务质量等,提升旅游服务水平。重视市场营销。邀请生态旅游开发专业团队开展百泉峪村容村貌提升设计、村品牌设计、Logo设计、旅游产品包装设计、微信公众号推广等。同时引入“互联网+”,建立合作社微信公众号1个、网站1个,通过互联网公开所有农家乐食宿和周边游信息,实现“一键式”信息查询,提升游客体验、满足游客需求。为提高游客满意度,在村道路旁的集体空地建设了特色旅游产品展销台1处、集村史展示和游客休憩为一体的钢结构实木饰开放式玻璃廊1处,村集体商品展示售卖点2处,主要展示售卖当地农副产品如板栗、樱桃、蜜桃、苹果、花椒等以及特色旅游商品如麦饭石产品、桃木工艺品等,起到了宣传当地旅游产品的作用。通过公开招标外包,可为集体增收5万余元。


       (四)精心塑文化,村民有信心。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百泉峪村也因地制宜,着力打造文化品牌,让村在迸发经济活力的同时,又具备了文化内涵。打造文化景点。近年来,先后投资600多万元,先后开发了“千年夫妻槐”“千年古井”“抗日小寨”等36处生态景点,修建了旅游环山路、山门。建设村史馆,陈展各年代所使用的物品、器具1000余件。提升文化底蕴。成立“百泉峪村文化创意中心”,打造“蒙山百泉峪”品牌1个、泉文化点10处、文化墙10个、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展牌102个,有效提升丰富村史馆和村史文化廊内涵。积极招贤纳士,先后引进孙大贵画苑、雁茜园、云蒙八号、桃之文化馆、燕筑设计等5家艺术机构、12名文人学者入驻百泉峪村,所有艺术馆均免费对外开放。


       三、启示探讨

       (一)思想转变是基础。面对当前全域旅游全面开花、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式,农村党员干部应持续学习研究,切实转变党员干部思想,主动破除本领恐慌,带头思考村集体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,找准村集体增收的突破口,带头寻找乡村旅游发展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。


       (二)支部引领是关键。党支部要发挥组织引领作用,拓宽“走出去”“请进来”的形式和内容,组织党员干部和村里带富致富能手到先进地区学习“取经”,真正让党员干部认识到自身与先进地区、先进村之间的差距,激发党员干部抓紧改变、抓紧创业、抓紧赶上的热情。通过对照先进找差距,找准瓶颈问题,通过自我挖掘创新,争取上级支持,综合施策,推动村庄全域旅游提质升级、村集体增收、村民致富。


       (三)干部带头是方法。基层党员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“两委”干部带头干、普通党员随其后、村民代表再跟上,最终实现全村富裕。



来源:人民网-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
相关内容

010-83318888